Jan 30,2013
《中國訪談》節目專題-怡和保全服務鑄造平安中國

2013年初劉董事長接到《中國網》的邀請,接受《中國訪談》節目專題訪談,在訪談中除了展現怡和保全服務的專業,更對海峽兩岸保安(保全)業的發展及未來趨勢、前景發表他個人的看法。以下是訪談實錄內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jyR9pHIcaY

嘉賓:

臺灣怡和保全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臺灣中華保全協會 常務理事 劉東奇

簡介:保安保全可以說是現代服務業一個重要的門類,它的存在能夠最大限度消除各種安全隱患。而今有很多行業,很多部門,很多地方,很多人都需要這種安全服務的應用。為了共同創造一個和諧安全的環境,今天臺灣怡和保全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東奇先生,向大家介紹一種怡和保全的服務模式。

 

訪談實錄

中國網:您好!歡迎收看中國訪談•世界對話。保安保全可以說是現代服務業一個重要的門類,它的存在能夠最大限度的消除各種安全隱患。而今有很多行業,很多部門,很多地方,很多人都需要這種安全服務的引用。為了創造一個和諧向上的環境,我們引入了一種模式叫做怡和保全服務模式,可究竟什麼是怡和保全服務模式,它的重要意義和推廣意義在哪裡?今天我們特意請來了一位嘉賓,就是臺灣怡和保全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劉東奇先生,請他來和我們一起介紹怡和保全服務模式。您好,劉董。 

劉東奇:主持人好,中國網的朋友們,大家好! 

中國網:很高興在這裡見到您。我們都知道怡和保全這種服務在全國和世界各地都有所推廣。現在可能有很多地方有這方面的需求,隨著經濟水準的提高,人們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對於安全感的需求也是前所未有的。您能首先幫我們介紹一下,這種推廣模式的一些相關背景嗎? 

劉東奇:其實社會上的一些亂像是全世界的普遍狀況,因為隨著經濟發達以後,基於一般社會大眾對於安全的需求,我們也都理解,光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夠的。隨著市場機制的運作,就有這種安全服務的模式應運而生了。我想說現在世界各地很發達的保安保全產業也是這樣而產生的。 我們所做的可以說不僅把這件事情做好,最主要是以後我們把人和紀律、科技設備,符合客戶的需求,很妥善的結合在一起,讓我們每個客戶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這是過去一直以來我們發展很順利的原因。 

中國網:隨著經濟水準的提高,人們的各種需求也在不斷上升,就有了對自身和財產的安全需求,這種需求更加被重視起來。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關於保安保全行業在國際國內的相關情況,現在做到什麼樣的水準? 

劉東奇:安全隨著市場的改變,每個地方的需求會隨著它的經濟發達的需求一直在改變。以中國目前的需求,很多地方的保安公司是配合政府政策的,因為中國在過去幾年的經濟發展速度非常快,社會安定需求有時候跟不上經濟發展的腳步。所以,這個社會上面臨了對安全上的需求越來越大。這個現象在國外其實也是一樣的,我們放眼看今天中國大陸的市場,我覺得非常好的是在2009年底的時候,國務院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安服務管理條例》,我看了這個法令以後,我發現不管從它的廣度、高度和深度,把未來中國30年的保安行業的願景規劃得非常好,這是目前我看到中國有一個很好的機會。 

中國網:這也給了從業人員一個非常大的信心和信念,能夠繼續推廣開來。從國務院頒發這樣一個條例,您認為未來三十年所有的道路前景已經被規劃好了? 劉東奇:是的,我是這樣看的。 

中國網:您是非常資深的從業者了,從事這個行業將近20年了,在這20年中不僅對社會的背景、改變及社會趨勢的瞭解更加深入,而且對未來整個行業的發展在您的胸中也是早有規劃。我們還是要回到怡和保全服務模式上來,到底什麼是怡和保全服務模式,請您給我們詳細介紹一下。 

劉東奇:我們是服務業,服務業靠人。我們怎樣把來自不同背景的人,面對不同產業的需求,面對不同市場的需求,我們要怎樣把這群人結合在一起,彼此產生信任,有共同的核心價值,又有共同的願景,這一群人又能夠創新不斷,面對客戶去解決問題。這是我們和人家最大的不一樣的地方。 萬事起頭難,我們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努力,形成了這樣一個很優質的文化。簡單說,最辛苦的路我們已經走過了,目前一旦形成這樣的文化,我們在市場上經營企業就變得很容易了。市場上為什麼會有很多企業,不僅僅是我們這個行業,雖然有著理想,但是他們沒有辦法做到呢,就是因為我們要把人很重視的看待,看待我們的員工和客戶,把安全的最高指導原則放在前面。 

中國網:不管是用人還是服務,都要以人為先,以人為本,這是我們的出發點。剛才說到保安保全是服務行業中一個很重要的門類,說到服務就要想到能夠提供什麼樣的服務,這也是您一直孜孜以求的東西。請您介紹一下,我們能夠提供什麼樣的服務? 

劉東奇:目前我們提供的服務範圍非常廣大。我試著把它具體化,讓大家可以感受到。目前我們服務的大部分是以企業對象為主,但凡大家走在街上看得到的五星級酒店、醫院、高端住宅、企業總部等等這些對安全需要規格非常高的單位都是我們的客戶。再從這些單位延伸出其他細節的需求 

中國網:那它和我們平常瞭解到的類似於社區保安的服務、人身安全服務有什麼不同點?有特色的地方? 

劉東奇:對於人的服務,大家最在乎的東西是什麼? 

中國網:生命財產安全。 

劉東奇:對,還有這個服務的過程。比如我們同樣去一家餐廳吃飯,除了菜好吃之外,服務人員的態度要很好,餐廳的氣氛要很好。我們的特色是我們形成了一個非常優質的文化,被我們服務過的客戶都會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就像他到了五星級酒店的這種感覺。 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不容易,這就是剛才我為什麼說我們走過了一段漫長的路才形成這樣一種文化。當它變成我們公司的文化以後,我們的口碑就從我們的客戶被服務的過程中散發出來,這是我們很自豪的特色的地方。 

中國網:而且我聽到您這邊很多客戶不僅是高端的,而且您也為某些行業和某些大的領域做出了很突出的貢獻。請您給我們講一個曾經發生過的例子,讓我們有一個比較直觀的瞭解。

 

劉東奇:基本上我談這個問題先分兩個過程來提這件事情。我們做這個行業,非常歡迎越多的人給我們提出建議,簡單說,安全管理的東西有越多的人來建議風險就會越低。

我們公司自己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經常會和一些大學的安全管理系的教授聯繫,邀請他們做一些交流和論壇,我們會請一些員警主管機關來參與這些論壇,讓員警有更多的資源去做犯罪防止,打擊犯罪的工作。

我現在特別要提的一件事情,大概在一年多以前,一家台資企業在中國,目前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家製造商,一直發生工廠的安全事故。一年多之後,這家公司就請了一群臺灣的大學安全管理系教授,給做安全總體檢。這群教授去做安全總體檢前特別到我們公司來做實務和學術上的交流,我們給了他們非常多的建議,我相信這種交流以後,他們到這家公司做安全總體檢的過程中應該會有具體的貢獻。

中國網:提到了服務,您也說到這個過程中萬事開頭難。您覺得在推廣這個行業發展過程中,遇到最困難的是什麼方面的問題? 

劉東奇:企業是由人組成的,如果您問我說什麼東西最困難,應該就是人。人字很好寫,但是所有的問題牽扯到人就比較複雜。我們在面對所有人的時候,會從人性的角度來思考每個人的需求,包含面對我們的客戶。我們怎麼把人、人性比較不可捉摸的地方變成比較確定和可靠,很具體的用科技設備,來執行他要執行的任務。 

中國網:這讓我突然想到一點,我們看到一部電視連續劇《不要對我說謊》,在裡面會有一些相應的工作人員,他通過人為的和科技的方式能夠辨謊,能夠識別出一些安全隱患,防患於未然。在怡和保全服務模式的推廣過程中,是不是也有相應的人與現代科技的一些結合,請您給我們稍微透露一些。

 

劉東奇:人應該分成可控的部分和不可控的部分。通常人在看到的情況下是可以控制的,但我們的服務人是在外面,有很多你沒有辦法控制和看到的部分,那我們就要通過一些比較科學的方法,它含有一些管理的原則,也含有一些科技的設備,讓這些人在什麼樣的時間做什麼樣的事情,都是可以具體明確的。

劉東奇:我們大家目前很瞭解,不管用你的手機、無線網路、有線網路、GPS定位還有遠端監控等等,我們把它充分的應用在目前我們的安全管理防範上,我們每一個服務會針對不同的業主做量身訂作的設計,當然這不可以說太細,因為有些牽扯到業主,有些牽扯到我們行業。所以,這一點是我們很有把握可以掌控好的。 

中國網:這會不會涉及到現在比較敏感的話題,一方面是保證安全,另一方面會不會限制人身的範圍呢,比如它會覺得這是一種類似於監控的東西,我們在這方面怎樣做到讓大家滿意和放心呢? 

劉東奇:當然會。現在人權越來越高漲,所以,我們在做這樣的服務時,或者在管理的時候,我們會確認當事人是同意的。因為有的時候被看到和被監控到的時候反而是比較安全的。 

中國網:剛才劉總提到了很多關於怡和保全服務的推廣,包括一些現實問題。其實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也是存在保安保全上的一些糾紛,他們是如何處理和解決呢?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 

劉東奇:這個問題很簡單,保安保全服務回歸到市場機制以後,基本就是一個簡單的商業行為,任何的商業行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糾紛。從西方國家來看這件事情,他們起步比較早,做任何服務之前,會通過合同機制,雙方把各自應該承擔的權利和義務白紙黑字寫清楚,如果討論過程中發現有些風險是雙方中任何一方沒有辦法承擔的時候,他們也會通過保險機制來轉嫁這種風險。特別是有些高價值資產的業主,他們想要向保險公司投保的時候,有些保險公司就會要求業主的資產是否一些合理的、專業的保安公司提供安全服務來確定它是否願意承保或者是保費高低。 

中國網:因為有些保險公司可能不願意承擔這種風險,不願意去承保的。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剛才您提到了西方解決這種問題方式上有特點特定的手段,但從中國國內來講,這種方式是怎麼做到中國化的? 

劉東奇:隨著經濟的交流,中國化和所謂的國際化界限越來越淡了,只要雙方有一個明確的責任規範和合同約定,基本也不會有太大問題。提到這個行業的時候,我們就會想到既然國際界限越來越模糊,是不是在中國的保安服務公司有機會從中國走上國際化路線,或者說在國外的保安服務公司在外面做得非常好,但是它到中國來是否也能做得很好,這就牽扯到一個所謂的國際化問題。 講到國際化的問題,好像在國外開的公司就是國際化了,可是為什麼有人成功,有人不成功呢?最大的關鍵點在於,所有的國際化我們會把它簡單看成兩個重要的要素,一個是把所有程式標準化,程式標準化以後,你到任何地方去做基本都可以順利,但又牽扯到一個東西就是當地的文化,國際化一定要程式標準化加上本土化,入鄉隨俗,同時又能夠提供有品質的服務品質,這是國際化成功必要的條件。 

中國網:劉董在國際化上考慮得很詳細,在這一點上的認知也很獨特。但是如果在中國本土推廣怡和保全服務模式,當然現在推廣得非常好,未來在這個推廣過程中,我們需要涉及和注意哪些問題,相信您和相關行業專家也給出了很多的意見建議,您能給我們分享一下嗎? 

劉東奇: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國家,南北東西,風土民情統統不一樣。中國在逐步放開市場的過程中,我覺得主管機關有一群非常有智慧的人逐步從法律、制度和組織在慢慢規範這個市場,讓這個市場朝著市場機制在運轉,我們樂觀其成看到這個改變。這個改變越明顯,受惠的越是社會大眾。 從一個臺灣業者來看這個市場,當然我們來這個市場一定要非常守法,按照法律和國家政策推動。在幾個月前,我有幸能夠和山東華威保安集團簽了一個戰略聯盟協定,我覺得這對於兩岸這個行業的公司起到了非常好的示範。兩岸這個行業中的公司各有優點,一個是對當地文化制度的瞭解;臺灣之前早起步了幾年,所以有一些不同的做法,相信雙方在交流以後,中國市場會進入一個非常好的良性循環。 

中國網:說到保安保全模式,我們的政府一直在探索富有政府特色的形式,當然就像劉董這樣的公司在內有很多社會力量和社會上的公司,也在不斷的結合政府的政策措施,改進和探索新的模式。在政府的支持以及互相的配合上都做了哪些工作?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 

劉東奇:官方已經開始著手在做這件事情,已經做了一陣子。我個人是臺灣中華保全協會的常務理事。在過去將近兩年多的時間,我們協會陸陸續續接待了大陸這邊官方和非官方的大概60多家公司到臺灣參訪。兩年多以來,相信他們參訪以後會發現所謂市場化的保安服務和傳統保安服務是有些不同的,我相信他們有具體的認識。 

中國網:怡和保全這種服務目前在臺灣地區已經發展得比較充分,未來我們的眼光和高度放在哪一邊?也請劉董給我們分享一下。 

劉東奇:我談這個高度,應該是站在整個產業的高度,從中國來看這個市場,因為中國市場的確相當大。雖然過去幾年起步慢了一點,在《保安服務管理條例》通過以後,我個人覺得以中國市場的規模在未來時間中有機會造就一家到兩家世界500強企業。怡和保全在兩岸受到肯定以後,有機會參與這個行業在中國的興起,我個人是感到與有榮焉。 

中國網:我們也大膽進行一個預測,剛才您提到未來會出現一到兩家中國保安保全行業的世界500強企業,您這樣說一定有道理,您的道理最重要的一點是基於哪方面的考慮呢? 

劉東奇:我用簡單的數字來回答。以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保安服務公司差不多有50多萬的員工,我們看看現在全中國的保安服務從業人員差不多有450萬,全世界最大的是50萬,全中國有450萬。所以,在這個行業市場化以後,不管是通過自然的發展還是合併、收購、還有從中國的跨境收購,要成就一家50萬從業人數的保安服務公司是很容易的,由此來看是可以達到的,而且很容易達到。 

中國網:剛才您提到的這一點也可以說是對保安保全行業未來前景的提前的規劃和展望。說到未來在行業的發展,乃至在世界的推廣來說,一個企業的文化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兒您也頗有心得。 

劉東奇:我們的企業文化很好記,看了我們的名字就知道,怡就是怡然創新,和諧團隊,簡單說就是我們從容不迫,又能不斷創新面對挑戰,和氣生財,又能夠團結同心。 

中國網:我們相信在劉董的公司文化背景感召下,在他們先進的科技和以人為本的目標之下,未來的怡和保全能夠為中國、為世界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非常感謝您到我們的節目做客。 

劉東奇:謝謝。最後我在這裡和全國觀眾拜個早年,祝大家在蛇年每個人都闔家平安,財源滾滾。謝謝大家! 

中國網:非常感謝劉董做客我們的節目,希望我們能夠迎來一個更加和諧、安全和幸福的環境。感謝您的收看,讓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中國網》是中國第三大政府媒體,更是對外宣傳媒體首選。每年的全國兩會、歷屆十八大會議召開官網、人民大會堂直播即時新聞中心現場、及直播兩會盛況都由中國網負責! 《中國訪談》節目是中國國務院新聞辦重點打造的互聯網第一品牌,每年採訪嘉賓達400-500位,如:聯合國副秘書長理德、美國助理國務卿、歐盟駐華大使等80多名外國政要和使節,500多名政府官員、人大代表委員、各界名流都曾受邀參加《中國訪談》。